世摩賽七年合約僅四年即主動放棄 (2)
辦賽還需適應水土
通過近幾年成功地運作F1、黃金大獎賽、網球大師杯、國際馬拉松賽,上海運作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中國辦賽的一個標桿。以上海承辦F1賽事為例,2004年,門票銷售以團購消費為主,而到了2007年則以個體消費為主,票房收入已經達到2億元。不僅如此,據上海方面統(tǒng)計,2007年F1賽事拉動上海相關產業(yè)收入超過20億元,入境觀眾達到5萬多人。F1進入中國,為上海乃至中國帶來深遠的全方位影響。F1促進了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的發(fā)展,形成了集制造、研發(fā)、貿易、博覽、運動、旅游等于一體的汽車產業(yè)鏈。F1已經成為上海一張響亮的名片。
F1、網球大師杯等賽事的成功運作,是江蘇學習辦賽的一個典范。但是上海的體育市場同樣也有MotoGP這樣敗走麥城的例子。國外企業(yè)進軍中國市場常犯的錯誤是過于樂觀地判斷市場前景,“如果13億人每個人買我們一件產品,上帝啊……”從某種意義來說,號稱最年輕時尚的MotoGP就是誤判了中國的摩托車市場形勢,在“錯誤的時間來到了一個正確的地點。”中國的體育人也要提醒自己,擁有頂級賽事的主辦權不等于為經營的成功打上保票,再頂級的賽事、再優(yōu)質的資源,也需要與國情、省情、市情相結合,這個教訓同樣對江蘇辦賽有著警示作用。
近幾年,江蘇承辦的國際國內大賽的數量連年上升,承辦國際大賽級別和層次也越來越高,目前正處于由數量向質量跨越的重要時期,如何打造與江蘇地方特色相適應的品牌賽事已經擺上議事日程。江蘇省競賽管理中心主任陳彪介紹,目前,國內賽事運作普遍存在兩大難點,一是申辦難度大,賽事資源高度壟斷,申辦條件較苛刻;二是贊助難,市場招商不景氣,低層次的體育賽事贊助存在非長期性和不確定性。世界頂級賽事資源本來就極度稀缺,不僅申辦難度大,往往還要交數量不菲的保證金,而且市場開發(fā)限制較多,如果在申辦之前不對賽事資源進行全面評估,將給承辦賽事帶來更多不利因素。
目前,我省正在著力打造的蘇州輪滑和揚州鑒真國際馬拉松賽的級別和影響力都無法與F1相提并論,但從辦賽之初就考慮到當地城市的特點,因此影響力也逐漸提升。而今年6月將推出的世界職業(yè)斯諾克精英賽,也是充分利用丁俊暉的影響力,打好丁俊暉這張本土品牌。正如省體育局副局長周旭所說,只有在賽事與當地特點中找到共同點,這種賽事才有生命力,才能成為真正的傳統(tǒng)品牌賽事。
0 頂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