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摩托車產業(yè)未來的戰(zhàn)略思考之四 (2)
人文體系,產業(yè)的社會屬性
在一個完備的產業(yè)構成里,人文體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制造體系生產的產品通過流通體系流向每一個消費個體,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同時也要感受到其內在蘊含的文化。
就摩托車而言,通過它及其相關衍生物,人們可以享受到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摩托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通過運動、賽事、改裝、服飾等傳播渠道,以輻射更廣大的受眾群體。對于摩托車文化的培育與打造,整個行業(yè)更是缺失已久?梢赃@樣說,中國制造的摩托車不僅缺少技術,更缺乏精神與文化內涵。
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類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習慣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等則是文化主要內容。一個產業(yè)要獲得社會廣泛的認可,就必須具有文化的支撐與沉淀。其核心就在于對社會的起到積極、健康的引導作用,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產業(yè)的發(fā)展也與整個社會的文化發(fā)展息息相關,而我們的摩托車企業(yè),對社會文化的貢獻又有多少呢?我們的企業(yè)文化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上:在經營理念上,在純粹的利潤最大化的思想指導下,急功近利導致的低成本、低投入、低質量是一種必然;在管理理念上,以“老板文化”為主導的企業(yè)治理結構,嚴重忽視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的建立和管理理念的確立;在產品研發(fā)上,普遍的低水平模仿和抄襲,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長期存在;在營銷理念上,誠信與責任感的嚴重缺失,導致市場的嚴重混亂,等等。試想,這樣的企業(yè)能造出什么樣的產品?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能傳遞出什么樣的文化?又怎能培育出真正的品牌?
打造人文體系,不僅是整個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企業(yè)未來成長的需要。市場經濟一旦走出初始階段,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已不能完全用物質范疇來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產品及其相關內容的文化含量決定了企業(yè)的活力,以及對市場的適應。隨著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將日益凸顯出來,對產品附加的文化內涵,包括所受到的尊重等,都是消費者所強調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將導致附加值成為競爭要素之一。未來,摩托車產業(yè)勢必要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精髓相結合,這必然激發(fā)中國摩托車企業(yè)的更大的活力。而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從基礎做起,在做產品、做營銷、做服務時,多一些責任,多一些付出。
中國的現在,希望與危機并存。國內,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正在經歷深刻的調整,變革期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考驗著上上下下的中國人的智慧和耐性;國外,各種勢力的明壓暗擠,使中國的外部環(huán)境充滿種種變數。如何化弊為利,都是中國人面臨的嚴峻考驗。但是,為了我們共同期待廣袤未來,我們應該堅定地走下去。對于所有摩托車人來說,未來之路并不遙遠,但需要我們通過智慧,通過不斷的反思,通過創(chuàng)造力一步步走下去。
彈指一揮間,過去的30年,不管我們取得多么大的成功與輝煌,也不管有多少失敗和教訓需要總結與汲取,但我們都必須面對今后的30年。我們正站立一個歷史終點,同時也站立在一個未來起點上。我們面對的是未來,堅定的腳步也是指向未來。中國摩托車,讓我們共同為它的未來而做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