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申:引進外援是把雙刃劍 (2)
但我們的摩托車運動與亞洲其它國家相比,差距顯而易見。日本摩托車制造水平發(fā)達,經(jīng)濟實力強大,我們自然相差甚遠,但與其他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相比,我們參與的人數(shù)和每年比賽的分站數(shù)也跟人家不在一個檔次。這幾年我常常在東南亞一帶比賽,據(jù)印尼摩協(xié)官員也是前MotoGP技術官員布拉德·邦邦先生介紹,印尼每年國家錦標賽再加上各個地區(qū)以及俱樂部的比賽,每名車手一年要參加幾十場比賽,多的甚至可達百場!而每個組別參加的車手少則20多名,多則超過50。反觀我們國內,CSBK全年也不過四個分站比賽。我們的實力自然還不在亞洲強隊之中,我們車手的競技水平還有待提高。反對者由此可以冠冕堂皇地表示:外援車手會剝奪本土車手的比賽機會,本來本土車手比賽的時間和機會都很少,這樣一來,本土車手的水平難以提高,中國的摩托車運動水平難以提升。
孰是孰非?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對于想引進外援車手的車隊,你們應該明白,不論是什么體育運動項目,沒有一步登天的可能。賽車運動是需要積淀的,需要團隊的合作、豐富的經(jīng)驗,不是說光有偉大的車手就能取得滿意成績的。前F1中的豐田車隊,財大氣粗,在退出F1之前,每年的投入在所有F1車隊中是最多的,但依然未能取得一個分站冠軍。所以,當你踏入新的運動項目中,你需要的是厚積薄發(fā)。
你可以憑借自己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到處挖人才,但是沒有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合,沒有專業(yè)的運作經(jīng)驗,沒有專業(yè)的管理人才,你無法把每個人的實力都發(fā)揮出來,戰(zhàn)斗力肯定大打折扣。沒有車手,可以考慮自己出錢培養(yǎng),就象宗申集團一樣,花數(shù)百萬送小將李鄭鵬和王鑄去國外學習,參加MotoGP高水平比賽,這樣強化訓練回來,水平自然出類拔萃。有成績?yōu)樽C:王鑄獲得2007年CSBK600CC組年度總冠軍,李鄭鵬2009年CSBK兩站桿位,一個分站冠軍,二個分站亞軍。
現(xiàn)在豪爵的做法也非常正確,把精力和資金投放到全國公路摩托車錦標賽,慢慢培養(yǎng)新人;ㄥX引進外援車手固然可以增加車手的選擇面,但外援車手也會為自己的飯碗著想,也不一定會愿意把自己的技術和經(jīng)驗傳授給中國車手,就算別人愿意,根據(jù)目前中國車手的素質,要和外援車手進行溝通也存在非常大的阻礙。靠引進外援來實現(xiàn)提高中國摩托車運動水平,未必是最有效的手段;ㄥX請進來,為外國車手提供就業(yè)機會也許還沒有把中國車手送出去參加培訓和高水平比賽的效果好。
對于中國車手來說,引進外援的提議應該是給你們敲了一個警鐘。目前中國摩托車運動水平不高,但車手的工資相對亞洲摩托車運動開展較好的國家來說已算超高。據(jù)國內多年從事賽車運動的肖先生介紹,幾度獲得亞洲公路摩托車錦標賽總冠軍的日本車手濱口俊之來中國參賽,每場比賽的出場費也不過25000日元,折合人民幣也不超過2000元;據(jù)馬來西亞賽車界元老、在賽車界被尊稱為“師傅”,也是YY朋車隊老板的彭玉友先生介紹,在馬來西亞,水平最高的車手一年的總收入也只有十來萬人民幣。而在中國,目前有許多還不入流的年輕車手物欲膨脹,成績不怎么樣,動不動就要求年薪多少多少萬。如此看來,中國部分車手根本還未意識到自己的面臨的壓力,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價值,以為自己成了不可或缺的資源,心態(tài)嚴重失衡。
我常和朋友一起討論CSBK的產(chǎn)值問題,初步算了下,整個CSBK所有車隊一年的運作費用也不過一千萬左右,試想車隊還要購買賽車、配件,還有包裝、差旅費用、機械師和管理人員工資費用,這樣一來還有多少錢支付給車手?支付給一個還未成才的車手,還不如請外援車手值得,至少成績方面會有優(yōu)勢。所以,外援車手的提案,對于大多數(shù)車手來說,是一個警醒,要意識到危機的存在,提高自身的競技水平遠比漫天要價真實和長遠得多。
對于目前引進外援的提案,其實也是對CSBK甚至中國摩托車運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課題:怎么保證國內車手的正常流動而不造成車手身價的飛漲?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年輕有為的車手,保證國內車手的供應?……這些都需要管理者思考和解決。不過,我們已看到官方在行動,從2007年開始,全國公路摩托車錦標賽拆分為CRRC和CSBK,管理者著力把CRRC打造成為年輕車手成長的搖籃,為CSBK輸送新鮮血液。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從今年的CSBK參賽名單來看,從CRRC升上來的車手寥寥無幾,而且年輕車手也就一兩個。這意味著什么呢?一方面,車手的成長是需要一個周期;另一方面是:我們目前的培養(yǎng)體制、培養(yǎng)模式是否得當?能否再改進?還有,CRRC的車手怎么被CSBK車隊的選用?這些問題都需要改進和完善。而車手的正常流動與身價的控制,也需要有一個規(guī)范的車手轉會制度。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套完善的相關制度,往往造成車手想轉會而轉不了,轉了又造成車手與車隊之間、車隊與車隊之間的矛盾激化,車手的工資飛漲,車隊無法承受,這些都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事實。
提高中國車手的競技水平,促進中國摩托車運動的飛速發(fā)展,任務而道遠!
0 頂一下 | ![]() |